Social dilemma 這部片引起臉書發了長長的聲明稿,必須正視這個議題帶來的風暴。
根據過往經驗,如果沒有碰到痛處的話,企業是不會隨便發這麼完整得聲明稿,所以,這裡面真的有講到 Facebook 所面臨或處理不了的困境。
想學危機管理的,可以好好觀察這後續的處理。
臉書的反應跟大多數台灣品牌反應一樣,被攻擊的時候,會說說自己多麼努力要作得多好,已經付出太多心血,而別人的言論都是片面之詞。
臉書一定也搞不懂,明明它就跟別的企業一樣,努力要留住用戶,給用戶最好的體驗,怎麼倒頭來,它跟毒藥被放在同一個位階。
看了這個聲明稿就知道,其實臉書跟你我身邊的企業都一樣,會想要糾結在很多執行細節,而忽略人們關注議題的動機。
人們是不會記住 7大要點,但人們會記住的是 Social dilemma 給我們的感覺,這種感覺無法靠列點式的回應稿消弭,這種感覺,要靠企業認真傾聽和認識這群人後,才會知道怎麼讓企業更被包容。
當然還有一個判斷,就是企業可以選擇與這些人為敵,或是不與這些人交好,企業存在目的也不在討好每個人,我們也不必硬要說服每個人都喜歡我,我們就是有商業利益要顧,有員工薪水要發,而你不喜歡我的做法,我們就不聯絡囉。
回應真的很難,但忍耐一下,了解為何人們要這麼辛苦的反對你,要募資籌備地這麼辛苦的反對你,才能從人性觀點出發,而不是列點回應出發。
而身為企業主,選擇不回,也是一種態度